台灣的生育率逐年下降,總生育率從20年前的2.5個降至現在的1.2個。現代人晚婚,加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及心態的轉變,生小孩似乎不是這麼重要的事,要生的夫妻生一個就算交待過去,不生的人繼續過自己的生活,但還是有很多夫妻為了生小孩做非常多的努力。
但是這千分之1.2是個平均值,也就是說不同年齡層的生育率的平均數,不同年齡層的生育率差距很大,20歲以下少女的生育率已達千分之十。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,還是小孩的小孩,卻已升格為小孩的媽,其中未婚懷孕生子的比例愈來愈高。
高齡化社會勢必難免,為了解決少子化於未來帶來沉重的社會成本壓力,台灣的生育政策開始改變,開始鼓勵生育。「30歲前生第一胎,35歲前第二胎」、「給孩子一個伴」,成為目前的獎勵生育口號。除了口號外,政府也開始規劃實際行動,希望能將人口零成長的年限向後推延。
錢,似乎成為最容易的思考方向。
過去曾有課單身稅的異想天開,這是希望未婚男女趕快結婚,但是結婚一定就會有小孩嗎?結婚不等於生育,增加結婚率不代表一定能增加生育率,增加離婚率的成長比例可能還更快。
在內政部計畫增生一個小孩有三萬元補助的另一個想法後,最近內政部又有另一個異想天開的規劃,根據中國時報於2004年9月22日的報導:
「在年底即將出爐的人口政策白皮書草案中,內政部除了延續鼓勵生育政策外。在養育方面,也會提出具體政策提供未婚懷孕少女在養育方面的福利措施,減輕懷孕少女負擔,間接提高部分生育率。
根據內政部會同經建會等跨部會機關開會做出的結論,針對未婚懷孕少女政府提供的處遇服務,包括設置諮詢專線,提供情緒支持、醫療、法律(如優生保健法)、經濟補助等諮詢,且專業人員的服務費用均由政府補助。
在個案管理方面,對於有懷孕之虞或懷孕中的少女,由社工人員提供必要的服務;該照護措施甚至細到含括產前、產後的安置措施。對於懷孕少女,經評估不宜居住家裡或無安置處所者,提供緊急庇護、保護安置、生活教育、醫療協助等服務。
至於產後安置,也會提供就業輔導、協助申請經濟補助、托育服務、法律諮詢。並結合民間機構或團體,依個案的意願提供出養服務,同時提供收養案件的追蹤輔導、出養諮詢、會談訪服務甚至連養父母訓練也很重視」
從目前了解的規劃中,可以發現內政部的思考在於減少未婚懷孕者墮胎的方向出發,以各項補助讓這些女性生下小孩,減輕懷孕的種種經濟壓力。那生完小孩後呢?未成年、剛成年、單親家庭的問題不是只有提供就業服務、協助申請各種補助、托育服務等可以解決,生一個小孩不是非常困難,但小孩出生後的20年才是所有問題的開端。
在一項調查中顯示,台灣已婚婦女不想要小孩的不到1%,只想要一個小孩的也不到5%,絕大多數婦女的理想子女數都超過兩個。換言之,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年輕夫妻不想要生育小孩,而是無法完成他們的生育目標。而無法完成生育目標的原因有很多,金錢可能是一大問題,但不是全部,在過去要以區區三萬元吸引父母多生一個小孩,就已經是不知民間疾苦的政策擬定方向,現在竟然還要用補助來吸引女性未婚懷孕增加生育率?
開始懷疑台灣高普考這麼難考,為什麼還能錄取到這麼多腦筋不清楚的學士、碩士等精英份子進入公家機關,未婚懷孕比例最高的是20歲以下,已經高達千分之10的生育率,還要補助這些未成年的少女未婚懷孕?
在一些社會福利較好的國家中,的確會補助低收入戶或是未婚生子女性的政策,但人口問題不只是未來能負擔經濟能力人口多寡,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質。人口素質不能和經濟能力畫上等號,但相關性一定不小;目前生育率較高的多屬社經地位較低的族群,社經地位較高的知識份子卻因未工作、考慮未來的經濟、社會環境等大因素影響,生育率愈來愈低。不能說社經地位低一定不會有好的人才培育,但在愈來愈多外籍新娘的孩子在入學前後均出現語言、學習障礙等社會問題的情況下,人口素質下滑的嚴重性絕不少於低生育率所產生的種種問題。
用補助的方式來解決低生育率的想法沒錯,但如果幾萬元的補助去鼓勵生育,更去獎勵到還是孩子的孩子生育,未來要付出的社會成本會不會比那幾萬元補助要多上百倍、千倍?
[原寫於2004/9/22,莫琳的泡泡世界]
重回廣告公司的廣告人,但仍會告訴小朋友,這是個火坑,別跳呀
- Oct 06 Thu 2005 09:46
如果錢可以解決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